为民履职守初心 砥砺奋进勇担当 ——市人大常委会五年工作回眸
发布日期:2022-01-18  08:29访问次数:字体:[ ]

奋楫扬帆勇当先,建功立业新时代。

依法决定重大事项,不断提高监督实效,有力推进民生实事,创新优化工作机制……回首过去五年,是余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余姚生动实践、人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余姚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圆满完成了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创了新时代余姚人大工作新局面,为余姚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牢正确政治方向

方向决定前途命运。只有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人大工作才能拥有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履职才能更有方向、更有底气。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建立健全常委会读书会、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周二夜学”等制度,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等主题,组织学习研讨130余次。

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任免常委会工作人员139人次、任免政府组成人员95人次、监委会成员24人次、审判和检察人员189人次,高质量确保党委推荐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

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探索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自2017年9月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以票决方式在人代会上表决通过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实现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转变,目前已在人代会票决通过40项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推动民生实事项目更好体现群众意愿。

2021年是换届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精心组织开展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保证人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利。指导泗门镇在省内率先完成市、乡镇两级代表同步选举,为全省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提供实践样板。

二、增强监督实效,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想,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生态环境保护、民生福祉改善和治理能力提升,以“盯住法”“把牢图”“管好钱”为重点,实施持续监督、闭环监督,开展专题视察、重点调研,一批重点工作在人大监督下有序推进,一批调研成果转化为市委工作决定。

积极完善、深化人大监督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机制,构建政府重大项目投资事前审核、事中审议、事后监督“三位一体”全过程监督链,通过事前加强项目初审促合理规划,事中在常委会会议上对重大投资项目提出审议意见并审议表决,事后全程跟踪监督进行项目评价,全面提升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精准度。同时,结合人大数字化改革,着力打造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全景式监督地图特色场景,突出重大项目图上展示、线上监督功能,进一步助推重大投资项目高效建设,列入省、宁波人大数字化改革试点。

持续跟踪监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综合运用专题调研、听取汇报、交办审议意见清单、“回头看”等方式,围绕产业扶持政策、扶持资金、政策性农业保险等事关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开展监督,推动市政府出台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增加扶持资金,促进市政府开展杨梅、榨菜、茶叶三年提升行动,相关农业产业保险条款得到完善优化,助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打好扎实的产业基础。

持续聚焦民生“关键小事”事项开展监督,组合运用专题询问、专项监督、专题调研等监督手段,以督促“小事”的解决撬动“大民生”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五年来,涉及民生的常委会议题、主任会议议题达33个、专题调研13项,围绕教育、医疗、城市宜居等领域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解决高层小区二次供水、城市绿道、学前教育、物业管理、僵尸车治理等民生关键小事30余项。

三、深化代表履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大工作主体在代表、根基在人民。只有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着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才能使人大工作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贴近民生,才能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代表主体地位,不断优化代表履职机制,拓展代表履职渠道,加强代表履职保障,推动代表工作更接地气、代表履职更具活力、代表建议更贴民心。

创新打造基层治理“代表一起来”平台,通过充分依托余姚基层治理“四平台”,对代表闭会期间意见建议的提出处置反馈进行流程再造、数字赋能,形成以“报、议、督、评”为节点的工作闭环。近两年来,全市各级代表报送意见建议463件,促进解决问题417件。整合打造45个标准化代表联络站,优化联络站工作流程,规范开展代表接待活动,五年来,5904人次代表走进联络站接待群众2.4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6254件,协调解决矛盾问题6189个。

自2018年在全宁波大市率先创新开展“代表进两院”活动基础上,探索建立代表直通法检“三全”工作模式,畅通代表监督“两院”工作渠道。通过线下开展“进两院”活动和建立“两院”代表联络室,线上开通“两院直通车”微信小程序,实现全时空服务代表履职。通过代表联络室、“两院直通车”,组织代表围绕“两院”重点工作专项视察、专题调研,全景式展示两院工作,通过“收集建议、及时办理、跟踪督促、成效评价”,全闭环处理代表建议,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代表履职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

面对疫情大考,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大局,广泛动员全市人大代表投身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第一线,组织开展“打赢两战促发展”代表主题活动,跟踪监督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工作,认真督办代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建议,全力促进疫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事件医疗设施提升,以实际行动全力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四、加强自身建设,展现人大担当作为

打铁还需自身硬。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新时代人大工作新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夯实行权履职根基,形成了一批具有余姚特色的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

依法履职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遵循。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依法行权履职,力求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每一项决议决定、发出的每一份审议意见、提出的每一条意见建议都符合法律的原则和精神。

创新是人大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五年来,常委会积极探索地方人大履职的有效机制,不断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探索建立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清单式交办,销号制落实”机制,通过深入调研、审议合议,提炼总结出群众反映最突出、工作制约最明显的问题,形成高质量审议意见附加清单,交由政府办理并同步跟踪督办,适时开展“回头看”,通过听取专项报告、开展满意度测评,确保常委会会议议题各项建议意见得到落实、问题得到解决,目前,已向市政府交办问题清单10个,督促解决问题45项。

积极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出关于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的决定,着力抓好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扎实做好人大党建工作,规范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文明机关、清廉机关建设纵深推进。修订完善重大事项讨论决定、常委会议事规则等工作制度19项,常委会履职规范得到提升。设立监察和司法、财经、社会建设三个专门委员会,增设社会建设工委和人大理论研究室,常委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21个乡镇(街道)挂牌成立人大办公室,实现街道居民议事会全覆盖,全市人大工作整体效能持续提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展望未来,市人大常委会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中心工作、聚情民生关切、聚力依法履职、聚合代表力量,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余姚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