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检察院开发应用“掌上检察•微公益”小程序 搭建公益诉讼线索“全覆盖+大数据”平台 | |||
| |||
为解决公益诉讼线索少、监督难等问题,市检察院积极创新,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内部外部、自动手动“三个整合”,研发应用“掌上检察·微公益”移动办公小程序,用于公益诉讼线索收集、管理和汇总分析,有效解决线索来源与线索审查问题,为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提供坚实保障。微公益小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搭建便捷互动的点对点举报平台。微公益小程序公众界面设置代表委员建议办理平台,代表委员可以随时随地将举报线索以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形式向检察机关直接反映,系统通过身份识别,对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和案件线索自动设置优先办理,实时互动交流、全程接受监督。检察官调查核实线索过程中,可以根据地理位置信息追踪导航,实地调查取证,补充相关证据;也可以在系统自动建立的四个交流空间中,分别与代表委员、行政机关、相关媒体和上级部门检察官进行沟通交流。审查结束后及时向代表委员反馈结果,并听取意见建议,相关线索的图文信息、聊天内容一键归档。同时,系统亦是“公益损害举报中心”线上平台,支持社会公众匿名举报,设置特定案件线索征集等功能,实现线索需求双向互动。 二是实现公益诉讼线索来源全面覆盖。微公益小程序检察官界面除线索举报外,整合了公益诉讼线索的各个来源渠道,实现了内外结合,动静并举。一方面,基于系统二次开发,自动抓取线索。小程序对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系统及网络社交平台,设置“慧查系统”“两法衔接”“舆情监控”三大模块,自动收集刑事案件、行政执法及媒体领域等可能涉及公益诉讼的线索。另一方面,基于机制制度建设,主动移送线索。检察机关内部构建监督线索统一管理机制,由控告申诉部门梳理后统一移送线索;检察机关外部与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矛盾集中的部门建立联络机制,设立“一室两站”,即驻市环保局检察官工作室、驻市信访局检察官联络站和驻余姚日报社检察官联络站,畅通外部线索移送渠道。同时,根据日常巡查、定期走访等工作制度,检察官自行发现的线索一并收集,从而将分散的、隐藏的各类线索进行汇总、整合,形成公益诉讼线索数据库。 三是依托大数据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微公益小程序后台设置强大的统计功能,包括公益诉讼线索的汇总分析、线索来源渠道成案率统计、检察官办案质效绩效管理等等。如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以图形化报表的形式,直观展示线索数量变化、涉案领域特征、案发区域分布等信息,检察官可以根据数据分析形成有关公益诉讼工作的调研报告,报送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同时,检察机关延伸监督触角,向有关部门提出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履职等检察建议,促进依法行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