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意见
发布日期:2019-05-12  16:57访问次数:字体:[ ]

2018年7月26日,余姚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17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2018年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8年上半年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18年市2000万元及以上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调整情况和关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等报告。其中,关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列入今年“双查、双议、双评”议题(余人大办﹝2018﹞13号)。根据会议审议情况,并经主任会议讨论后,形成如下审议意见。

    一、关于2017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

会议认为,市政府及审计部门依法履行职能,强化对预算执行、重大政策资金、政府投资项目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为规范预算管理、维护财经秩序、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建议市政府:

(一)进一步强化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和审计结果的运用。要进一步完善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加大对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以及跟踪督查力度。对报告中反映的屡审屡犯和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强化责任追究;对共性问题,要注重标本兼治,出台相关文件制度,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二)进一步强化审计职责的履行。要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政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重要领域、重点部门、重大政策资金、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以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力度,更加客观、公正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运行和预算执行情况中存在的问题。

(三)进一步强化财政预算管理。要以解决审计发现问题为抓手,进一步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针对性,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重大政策的实施效果,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

会议期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上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常委会组成人员实际参会投票39人,其中满意39票,基本满意0票,不满意0票,满意率为100%。

    二、关于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和“双争双创”专项行动要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态势,社会民生持续改善。针对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建议市政府:

(一)着力注重高质量发展。要强化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我市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注重抓好企业发展,着力解决制约全市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着力注重保障社会民生。要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加大对社会保障和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倾斜力度,扎实推进人代会表决通过十方面民生实事工程的顺利完成。

(三)着力注重深化服务职能。要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企业发展和市民生产生活的意识和水平,继续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三、关于上半年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会议认为,市政府及财税等部门认真落实市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组织收入,科学安排支出,规范财政管理,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针对当前我市面临的财政经济形势,建议市政府:

(一)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加大保障力度,确保市委中心工作和上级部署重要任务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基金收支管理。重点要强化对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保基金的收支管理,着力缓解社保基金收支压力,确保社保基金平稳运作。

(三)强化财政监督管理。要加强收支预算分析,规范预算执行。要注重绩效评估结果运用,扎实提高预算执行率和财政资金绩效,财政绩效评估工作要接受人大监督。要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关注乡镇街道和村级债务,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四、关于2000万元及以上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调整情况报告

会议认为,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一期)项目是上级环保督察要求整改项目,切合我市生态环境发展需要,项目安排总体上是必要、可行的。建议市政府:

(一)要严格控制项目的规模与建设标准,突出项目的长效性、实用性,减少投资浪费。

(二)要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统筹抓好各项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五、关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报告

会议认为,近几年来,市政府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特色农业发展扶持政策,进一步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上级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为此,会议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要强化现代特色农业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加大宣传造势力度,推动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积极参与、广大农民群众全身心投入的格局。广大涉农干部要提振精气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担当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要不断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实施办法,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兑现度和精准度。

二是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不断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加强营销网络体系建设,重塑杨梅、茶叶、榨菜等品牌形象,做好产业提升文章;高度重视山区发展,着力破解毛竹、竹笋等传统产业发展瓶颈,做好林下经济发展文章;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做好农旅结合等产业融合文章。

三是加大要素保障力度。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破解土地、金融、保险等要素制约,深化农业政策性保险,提高“三位一体”农合联实体化运作水平。加大农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配足配强基层农技人员,加快培育乡土专家、新型职业农民等农业专业人才。